在医院的走廊上,一位神色焦急的家属正与医生交谈。
家属:“医生,我的老母亲这次检查竟然说是糖尿病肾病。可是她糖尿病一直都有按时吃药呀,怎么就得了肾病呢?”
医生耐心地解释道:“老太太有十来年的糖尿病史,虽然一直在服药,但她没有很好地用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其实血糖控制情况并不明确。近期做的检查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到7.8%,这表明长期以来血糖控制不佳,对肾脏造成了持续损害。糖尿病若控制不好,会影响全身微血管,肾脏作为由大量微血管组成的重要器官首当其冲。老太太的尿常规检查显示有微量白蛋白,这是肾脏早期受损的重要标志。老太太说最近身体容易疲劳,夜尿次数也增多了,这是肾脏功能出现问题的表现。入院后进一步的肾功能检查也显示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进一步证实了肾脏功能受损。后续,我们医生会采用控制血糖、保护肾脏等综合措施来治疗病情。”
糖尿病就如同一场漫长的征程,而血糖的监测和控制则是这场征程中的关键。对于像老太太这样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尽管一直在服药,却因缺乏有效的血糖监测,使得病情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正如一辆重型卡车行驶在崎岖的道路上,如果不及时了解车况并进行维护,卡车的重要部件就会逐渐出现问题。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对肾脏这个重要器官造成了持续的损害,出现糖尿病肾病。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监测有何意义
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它就像是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的灯塔。具体而言:
1.了解病情变化:血糖监测能让糖尿病患者及时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就像随时拿着一个健康“晴雨表”,可以根据血糖值的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
2.有利于预防并发症:持续稳定的血糖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糖异常波动,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如何做好血糖监测
1.家用血糖仪:糖尿病患者可以准备一台操作简单、质量可靠的血糖仪,在家定期测量血糖。
- 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h血糖。
-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应该更为积极地监测不同时间段的血糖。
- 当怀疑有低血糖时,应随时加测血糖。
2.记录血糖值:准备一个小本子,将每次测量的血糖值记录下来,包括测量时间、饮食情况、运动情况等。这样在去医院复诊时,可以提供给医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3.定期医院检查:除了在家自测血糖,还应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更全面的检查。HbA1c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和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查1次。
怎样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关键点:行教育、勤监测、管住嘴、迈开腿、药莫忘。“五驾马车”驾驭好。
1.血糖控制目标
2022年《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手册》中,明确指出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具体如下:
- 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
- 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该控制在7.0%以下。
2.饮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做到“量出为入”,根据自己的活动量和身体状况合理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七八分饱为宜。总结了以下几个饮食原则:
- 合理饮食,吃动平衡,有助于血糖的良好控制。
- 主食定量,粗细搭配,提倡低血糖指数的主食。
- 多吃蔬菜,水果适配,种类和颜色要丰富多样。
- 常吃鱼禽,蛋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制品摄入。
- 奶类豆类,天天要有,零食加餐按需合理选择。
- 清淡饮食,少油低盐,应当足量饮水且不饮酒。
- 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根据实际情况少食多餐。
3.适度运动
运动锻炼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占重要地位。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提升幸福感。
- 提倡低强度或者中等强度的运动。什么算是中等强度运动呢?就是运动的时候心跳达到最大心率的50%到70%(最大心率=220-年龄)。中等强度运动的时候会有点费力,心跳和呼吸会加快,但不会很急促。
- 主要是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大概运动150分钟左右,另外每周再进行2~3次抗阻运动,如举哑铃,做俯卧撑、拉弹力带等。
-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要进行放松活动。如果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4.药物治疗
- 老年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 了解所用药物的副作用,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 定期到医院复查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预防糖尿病肾病的特别注意事项
1.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如果血压偏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同时,要注意低盐饮食,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一般来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在130/80mmHg以下;
- 糖尿病伴严重冠心病或年龄在65~80岁的老年患者,可采取相对宽松的降压目标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 80岁以上患者或有严重慢性疾病(如需要长期护理、慢性疾病终末期)者,血压可控制在150/90mmHg以下。
2.控制血脂
高血脂会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脂水平。若血脂水平过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
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的控制目标为4.5mmol/L以下,甘油三酯为1.7mmol/L以下。另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目标值为:
- 有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LDL-C要小于1.8mmol/L;
- 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LDL-C要小于2.6mmol/L。
3.定期检查肾功能
- 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肾功能,包括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等指标。这些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 如果出现尿中泡沫增多、水肿、夜尿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肾功能。
4.避免肾毒性药物
老年人的肾脏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要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萘普生)等。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对肾脏的影响。
总之,老年糖尿病患者要重视血糖监测,这点非常重要。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规范的药物治疗等措施,将血糖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同时,要定期检查肾功能、控制血压和血脂、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以及戒烟限酒等,注意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的晚年生活。